曆史上的紫砂名家|明、清時期紫砂名人
紫砂陶名手。《陽羨名陶錄》記其作品“式尚工致,如蓮子、湯婆、缽、盂、圓珠諸制,不規而圓,已極妍飾”。器上落款爲仿鍾太傅筆意,再用竹刀刻之,具有濃厚書卷氣。
陳信卿:明萬曆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匠,仿時大彬、李仲芳等人所制的紫砂器,作品堅瘦工整,雅自不群。
陳光甫:明萬曆年間宜興紫砂陶名手,時大彬的入室弟子。早年一目失明,但仿制古器仍能達到具體而微。《陽羨茗壺系》評之爲“雅流”。
陳仲美:江西婺源人,明萬曆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陳仲美原在景德鎮制瓷,因從業者甚多,不易成就,遂赴宜興制紫砂器。他的作品別具一格,所制茗壺有的摹狀花果,並綴以草蟲,有的壺上裝飾龍戲海濤,龍伸爪出目,傳神生動。除茶器之外,陳仲美制作的香盒、花杯、狻猊爐、辟邪鎮紙,均精雕細刻,大大開拓了紫砂陶的制作範圍。他雕塑的紫砂觀音像,莊嚴慈憫,神采如生。可惜的是這位“智兼龍眠、道子”的藝術家,竟以“心思殚竭”而英年早逝。周高起《陽羨茗壺系》將其所做之壺列入神品。
沈君用:名士良,江蘇宜興人,明萬曆時宜興紫砂陶名家。沈君用自幼即因善制陶而聞名,時人稱其爲“沈多梳”(多梳,即還未束發成年的意思)。他擅長配制紫砂泥料,作品多浮雕裝飾,玲珑剔透,雖不尚正方正圓,但接縫處准確嚴密,不苟絲發。《宜興縣志》記沈君用是繼供春、時大彬後,與徐友泉、陳用卿、徐令英同列的制壺名手。周高起《陽羨茗壺系》將其和陳仲美的作品同列爲神品。
邵蓋:明萬曆年間宜興紫砂陶工匠,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將其列入“別派”。被列入別派的還有同期的周後溪、邵二孫,以及天啓、崇祯年間的宜興紫砂陶工匠陳俊卿、周季山、陳和之、陳挺生、承雲從、沈君盛等人。書中還說他們的生平見于汪大心《葉語附記》。
陳辰:字共之,明天啓、崇祯年間宜興紫砂陶工匠。他善于在砂壺上镌刻銘款,時人制成的壺多請他镌款文,被稱爲“陶家之中書君”。《陽羨茗壺系》將其列入別派。
徐令音:江蘇宜興人,明天啓、崇祯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宜興縣志》記:“若徐友泉、陳用卿、沈君用、徐令音,皆制壺名手也。”說明他的制壺技藝可與徐友泉等人相比擬。《陽羨名陶錄》認爲他可能就是徐友泉之子“小徐”。
項不損:名真,浙江嘉興人,明天啓、崇祯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它是嘉興名族項氏後裔,曾以諸生貢入國子監。吳骞《陽羨名陶錄》認爲項不損制作砂壺乃文人偶爾寄興之作。他所制之壺質樸雅致,款識書法有晉唐風格,水平高于時大彬、李仲芳諸家。
沈子澈:江蘇宜興人,也有說是浙江桐鄉人,明崇祯末年宜興紫砂陶名手。周高起《陽羨茗壺系》雲其制壺古雅渾樸,曾爲他人制菱花式壺,镌銘曰:“石根泉,蒙頂葉,漱齒鮮,滌塵熱。”《陽羨名陶錄》稱其爲“明季一名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