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入门八大注意|紫砂壺知识
一、不可急功近利,紫砂壺是人一生的玩物,也是爱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计是要交不少学费,新手玩壶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新人很茫然,并不明白什么是原矿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强加在紫砂身上,刚开始喜欢颜色鲜艳的,光亮的,泥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细得像玻璃一样的。这种壶其实表面已经瓷化,和瓷器没有任何区别,还算得上紫砂吗?颗粒的甄别,通过肉眼是可以正常区分的,紫砂的目数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锁定在:20-120目的范围,制作紫砂壺最优的目数应该在30-60目之间。过粗过细具会对紫砂的工艺步骤,造成影响。
二、不要去追求什麽驚天絕世好泥,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關于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麽東西,我是這樣認爲的,清水泥起源于一廠的練泥工藝,以前一廠做壺喜歡把幾種不同的紫泥礦拼配在一起來做壺,這樣顯得高檔。但是用來做花盆的泥料,不願意花這麽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制作所以叫清水泥。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爲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就像綠茶和黃山毛峰的關系一樣。所有的黃山毛峰都可以叫綠茶,但不是所有的綠茶都是黃山毛峰。
三、不要盲目聽信別人教你如何識別原礦,比如原礦一要有鐵質,實際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土,全國各地不知有多少。雖然紫砂含有雲母,雲母在燒成的過程中會遺留下來,在光下發出點點銀光。但是從這裏作爲出發點,單看雲母的方式,碰上長興泥料時也一樣沒徹,因爲長興泥也有同樣的效果。不要去聽說什麽壺形合適泡紅茶,什麽壺形合適泡綠茶,從理論上來看,這並沒有問題。問題在于,這些所謂的“合適”因素,往往是別人告訴你的,你並沒有經過自己深入考證就相信了,爲什麽你不自己去試試一試,這些被大家挂在嘴上的“壺形因素”或“差異化泥料因素”産生的效果呢?結果就是人雲亦雲,說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理,其實都是靠不住的。新手玩壺最大的動力應該就是不斷的自我否定。
四、關于實用性,說得人很多了,我只說一點。只要你會喝茶,就是你教壺商怎麽用,而不是壺商教你怎麽用。如果說是方器、筋囊器,那麽壺蓋與身筒之間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慮的因素,因爲這兩類器形受工藝所限,漏水是必然的。當然,一定要擡杠的話,也不排除有極個別的不漏。還就是早期壺一般都是一次燒成不整口的,口蓋也不會太好,只要使用過程中壺蓋不滲水,我都不建議整口,保持原樣是對那段曆史的尊重。
五、關于壺形,這個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了。其實線條越簡單的壺越吃工,越花哨的壺反而好做。因爲花哨的壺往往就是往上加東西,但你要怎麽簡化?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