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紫砂名家|明、清時期紫砂名人
妍媚,而樸實堅栗,妙不可思”,使紫砂工藝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時人許次纾《茶疏》云:“昔时龚春制壶,近日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造做,颇极精工。”时大彬壶上铭款甚为讲究,为端丽的楷书,用竹刀刻成,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说其“书法娴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并称其为“大家”。“大彬”款紫砂壺传世品很多,近年又屡有出土,如江都县丁沟镇明代曹姓墓中出土的朱砂六方壶,无锡明代翰林学士华师伊墓出土的三足圆壶等。
李仲芳:江蘇宜興人,明萬曆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李茂林之子,時大彬弟子,“壺中妙手稱三大”者之一。《陽羨名陶錄》記其作品由古樸漸趨精巧,清初人認爲他的“小圓壺形制精絕,又在大彬之右”(阮葵生《茶余客話》),《陽羨茗壺賦》作者吳梅鼎評價李仲芳壺有“仲芳骨勝而秀出刀镌”。《陽羨茗壺系》中說:世所傳大彬壺,也有仲芳作,大彬見而賞之並自署款的。所以當時有“李大瓶,時大名”之說。
徐友泉:名士衡,江蘇宜興人,一說爲江西婺源人,明萬曆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時大彬弟子,“壺中妙手稱三大”者之一。他原非宜興制陶世家子弟,但因有造型藝術天賦,爲時大彬賞識,納爲弟子。徐友泉善制漢方、扁觯、小雲雷、提梁卣、蕉葉、蓮方、菱花、鵝蛋等多種器形,所配泥料有海棠紅、朱砂紫、定窯白、冷金黃、淡墨、沈香、水碧、榴皮、葵黃、閃色、梨皮等多種色調,文獻評價他的作品“種種變異,妙出心裁”。清人吳梅鼎在《陽羨茗壺賦》中寫道:“若夫綜古今而合度,極變化而從心,技而進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把徐友泉稱作窮變化、集大成的一代宗匠,可謂備極推許。其子繼承父業制陶,時人並稱“大徐”“小徐”。
歐正春:名子明,江西婺源人,明萬曆年間宜興制瓷名家,時大彬弟子,“宜鈞”的創始者。他以白泥或紫泥作胎,仿宋鈞窯瓷器造型及其乳濁釉,器型有盆、奁、架、瓶、盂、尊、爐等,釉色以天青、天藍、芸豆紅等居多,亦見葡萄紫、灰藍色等珍貴品種,世稱“歐窯”,制品稱“宜鈞”。《陽羨名陶錄》評介歐正春作品“多規花卉果物,式度精妍”,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將其制陶藝術歸爲“雅流”。
邵文金:明萬曆年間宜興紫砂陶名手,時大彬弟子。清吳骞《陽羨名陶錄》記其仿制時大彬所作漢方式樣的砂壺,技藝獨絕。
邵文銀:又名亨裕,明萬曆年間宜興紫砂陶名手,時大彬弟子,清吳骞《陽羨名陶錄》只錄其名。
蔣伯:名時英,原名伯敷,明萬曆名士陳繼儒將“敷”改爲“”。明萬曆年間宜興紫砂陶工匠,時大彬弟子。吳骞《陽羨名陶錄》評其人“因附高流,諱言本業”,又評所作陶器“堅致不俗”。張燕昌在《陽羨陶說》中記曾見其作,相傳爲大收藏家項墨林確定式樣的“天籁閣壺”。
陳用卿:明萬曆年間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