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的分類
。一直以來,當地茶農都將上好的茶葉拿去賣,換些生活用品,而自己則喝些粗茶,如上述的茶花、茶果等。茶寶則主要用來入藥。
古法六堡茶分類
古法六堡茶按采摘時令,又可分爲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春茶、夏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等。
傳承至今的古法六堡茶的分類一般有:
茶谷:指采用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春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的嫩芽部分制作的六堡茶。
老茶婆:指茶農采摘的當年或隔年的老茶葉,撈水殺青存放自飲的茶葉,因口感獨特,自成一品,並流傳開來。
二白茶:避開茶谷的采摘時間,待茶芽長高後,將茶芽、中葉、粗老葉一起摘下,也不反複揉撚,直接成茶,其茶是粗葉、嫩芽混在一起,看起來有黑有白,故稱作二白茶,也算是一種粗茶。
现代工艺六堡茶的分類方法
20世紀60年代初,六堡公社成立了六堡茶廠,既收購鮮葉,又收購毛茶進行精加工,按照國家規定,將六堡茶分爲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每級又分上中下三等,並有嚴格的評價標准。基本評價標准遵循紅、濃、醇、陳的特點。感官特色爲:外形條索緊結,色澤黑褐,有光澤,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純陳,滋味濃醇甘爽,顯槟榔香味,葉底紅褐或黑褐色。
除此之外,六堡茶的分類方法还有很多,有按茶树的类型,可分为乔木型、亚乔木型和灌木型等;按芽头的颜色,可分为紫红色、红色、黄色、绿色等;也可按陈放时间来分,按陈放仓的温湿度来分,等等。总之,每种分類方法都是为了方便区分茶葉的品質與口感。但也並不一定嚴格套用。
(文来源:《中外烟酒茶》2012年第12期)
六堡茶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