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毛峰|安徽十大名茶
湯中,既而徐徐下沈。黃山毛峰 的品飲,沖泡時水溫也以80℃左右爲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續水沖泡2—3次。
分級
黃山毛峰 分四級:黃山毛峰 分特級和一、二、三級。以特級、一級爲名茶。黃山毛峰 特級一芽一葉初展;一級,一芽一葉開展和一芽二葉初展;二級,一芽二葉開展和一芽三葉初展;三級,開展的一芽一葉、二葉、三葉。黃山毛峰 在清明前後采制,選用芽頭壯實茸毛多的制高檔茶。經過輕度攤放後進行高溫殺青、理條炒制、烘焙而制成。
黃山毛峰 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汤口、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一带,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钓桥庵、岗村、充川等的品质最好。 特级黃山毛峰 形似雀舌,白毫顯露,色似象牙,魚葉黃金。沖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峰 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征。
黄山盛产名茶,除了具備一般茶區的氣候濕潤、土壤松軟、排水通暢等自然條件外,還兼有山高谷深,溪多泉清濕度大,岩峭坡陡能蔽日,林木蔥茏水土好等自身特點。“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黃山常常雲霧缥缈。在這樣的自然條件裏,茶樹終日籠罩在雲霧之中,很適合茶樹生長,因而葉肥汁多,經久耐泡。加上黃山遍生蘭花,采茶之際,正值山花爛漫,花香的熏染,使黃山茶葉格外清香,風味獨具。
黄山产茶曆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余年前就相当著名。 《徽州府志》记载: “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興于明之隆慶”。真正的黃山毛峰 茶何时创制,据 《徽州商会资料》记载,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爲了迎合市場需求,清明前後,親自率人到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采肥嫩芽葉,經過精細炒焙,創制了風味俱佳的優質茶,由于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後冠以地名爲“黃山毛峰 ”。
曆史産地
黃山毛峰 産地茶園“天下名山,必産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 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明·许次纾《茶疏》)。
又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祐,興于明之隆慶。”由此可知。黃山産茶曆史悠久,黃山在明朝中葉就很有名了。清代江澄雲《素壺變錄》記述:“黃山有雲霧茶,産高山絕頂,煙雲蕩漾,霧露滋培,其柯有曆百年者,氣息恬雅,芳香撲鼻,絕無俗味,當爲茶品中第一。又有一種翠雨茶,亦産黃山,托根幽壑,色較綠,味較濃,香氣比雲霧稍減,亦轶出松蘿一頭。”
另有《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