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葉青的制作工艺
大葉青爲廣東的特産。制法是先萎凋後殺青,再揉撚悶堆,這與其他黃茶不同。殺青前的萎凋和揉撚後悶黃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青氣澀味,促進香味醇和純正,産品品質特征具有黃茶的一般特點,所以也歸屬黃茶類,但與其他黃芽制法不完全相同。
大葉青産于廣東省韶關、肇慶、湛江等縣市。廣東地處南方,北回歸線從省中部穿過,五嶺又屏障北緣,屬亞熱帶、熱帶氣候。溫熱多雨,年平均溫度大都在22℃以上,年降水量1500毫米,甚至更多。茶園多分布在山地和低山丘陵,土質多爲紅壤,透水性好,非常適宜茶樹生長。
大葉青以雲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爲原料,采摘標准爲一芽二三葉。
大葉青制造分萎凋、殺青、揉撚、悶黃、幹燥五道工序。
萎凋:可用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不論采用哪種萎凋方法,鮮葉應均勻攤放在萎凋竹簾上,厚度爲12-20厘米,嫩葉要適當薄攤,老葉可適當厚攤。爲使萎凋均勻,萎凋過程中要翻葉1-2次,動作要輕,避免機械損傷而引起紅變。室內萎凋,在室溫28℃的情況下,萎凋時間4-8小時。大葉青萎凋程度較輕,春茶季節萎凋葉含水率要求控制在65-68%,夏秋茶68-70%。可見萎凋程度與青茶相當,其理化變化程度也大致相似。如果鮮葉進廠進,已呈萎凋狀態,則不必要進行正式萎凋,稍經攤放,即可殺青。
殺青:是制好大葉青的重要工序,對提高大葉青的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殺青方法可用手工或機械。現以84型雙鍋殺青機爲例:當鍋溫上升到220-240℃,即投入萎凋葉8公斤左右,先透殺1-2分鍾,再悶殺1分鍾左右,透悶結合,殺青時間8-12分鍾,當葉色轉暗綠,有粘性,手握能成團,嫩莖折而不斷,青草氣消失,略有熟香時即起鍋。
揉撚:一般用中、小型揉撚機。要求條索緊實,又保持鋒苗、顯毫。揉撚程度不宜太重。以65型揉撚機爲例,投葉量約40公斤,全程揉撚時間45分鍾,第一次揉30分鍾,先不加壓揉15分鍾,再輕壓10分鍾,松壓5分鍾,下機解塊;第二次揉15分鍾,先中壓10分鍾,後松壓5分鍾,解塊篩分出一號茶、二呈號茶、三號茶,進行悶堆。
悶堆:是形成大葉青品質特點的主要工序。將揉撚葉盛于竹筐中,厚度30-40厘米左右,放在避風而較潮濕的地方,必要時上面蓋上濕布,以保持葉子濕潤,葉溫控制在35℃左右,在室溫25℃以下時,悶堆時間約4-5小時,室溫28℃以上時,3小時左右即可。悶堆適度時,葉色黃綠而顯光澤,青氣消失,發出濃郁的香氣。
幹燥:分毛火、足火。毛火溫度110-120℃,時間12-15分鍾,烘至七、八成幹,攤涼1小時左右。足火溫度90℃左右,烘到足幹,即下烘稍攤涼,及時裝袋。毛茶含水率要求不超過6%。對于粗老的茶葉,毛火可用太陽曬到七成幹,再行足火。
制成的毛茶如果大小、粗細、老嫩不勻,可適當揀剔和篩分,但加工時,力求原身長條和芽葉完整。篩分後按標准級別拼配。
廣東大葉青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老嫩均匀,叶张完整、显毫,色泽青润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