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名家作品欣赏:鴛鴦壺
紫砂壺 是實用的飲茶器具,也是最具鑒賞價值的藝術品。它的外在價值是實用的器皿,而其內在的價值則是美的藝術品。紫砂壺 藝始于宋朝而成于明代,幾百年間,紫砂工藝經曆無數興廢衰榮,薪盡火傳,逐漸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熱潮。
茶與壺的藝術是天作之合。紫砂壺 的美,在于它集壺壺砂、壺色、壺型、壺款、壺章、壺銘、書畫、詩文、篆刻、雕塑、中外藝術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諸多藝術融于一體,而紫砂上乘之作的銘刻又達到“切茶、切水、切壺、切情”,一把上乘的壺,可謂是美妙絕倫。它將品、聞、觀、賞、感、悟等有機結合,達到了從生理、心靈到靈魂的超越。追求自然清淨、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情趣。它已經成爲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生動集成者,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標志。鴛鴦壺 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這是很多人熟知會唱的《天仙配》中的一句唱詞。自古以來,人們就以成雙成對、比翼雙飛的鴛鴦比喻美好的愛情。就連至高無上的皇帝也不例外,唐明皇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就明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
乐府诗中的名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其日牛马嘶,新妇人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刘兰芝和焦仲卿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因此,自古以来,酒具、茶具中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鴛鴦器具。
鴛鴦壺 意取唐代詩人盧照鄰《長安古意》有詩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做鴛鴦不羨仙”,贊美了美好的愛情,此是追求戀愛自由的堅決誓言,成爲曆代傳誦的名句。以後人們競相效仿,創作了許多以鴛鴦爲題材的詩文和神話傳說故事。以此爲意,則壺亦吉祥。
在清新的茶香中,一對人,一對壺,相視而飲,促膝談心,氣氛融洽而溫馨,是何等的浪漫。“盡日無雲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鴛鴦壺 承載著那份對永恒愛情的向往,對美好生活的祝願,祈願天下有情人能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1、曹燕萍、曹亞麟合制 鴛鴦壺 (紫泥) 高:9cm 宽:16cm 容量:440cc
盖款:『曹』『亚麟』『燕萍』 把款:『曹』 底款:『亚麟燕萍合作』
有別于傳統線圓,鴛鴦壺 造型更具獨特性,壺身光潤溫和,使用愈久越加光亮,壺身猶如上下兩半拼接而成,銜接處理非常到位;壺嘴、壺把以傳統的形式展現,即傳承了經典又不失和諧;點睛之處在于壺鈕的設計,如同天使的翅膀,甚是精致巧妙。整器規整細膩,大巧若工,是難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