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壺紫砂壺鉴赏|紫砂名家作品
鼎是青銅器最重要的青銅器物種之一,最早是用于烹肉和盛儲肉類的器具。自青銅時期至三代、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鼎被視爲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征。後來“鼎”字也被賦予“顯赫”、“尊貴”、“盛大”、“鼎盛發展”等引申意義。
許慎在《說文解字》裏釋義:“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並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爲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于商都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于周都鎬京。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爲“定鼎”。作爲中華文明幾千多年的符號,鼎傳達給我們遙遠悠古的太平之象。
三足鼎壺 ,以“鼎”爲創作主題,以“土”爲本體語言,融自然之型與藝術之魂爲一體,濃厚的曆史,歲月積澱的文明,均在線條的承轉合宛裏漸次蘇醒。三足頂立,壺身巍巍。
1、十七世纪 仿盉形三足壶 长:18cm 高:11.5cm
底款:『友泉』楷書竹刀陰刻款
盉是中國古代銅器中的酒器,有三足分當鼎立,仿形作紫砂茗壺,古色古香,給人以非常古雅的美感,質樸優雅,文氣十足。器形古穆,通體貫氣,聳立珠形壺鈕,妙若天成。直筒嘴,古獸把,保持青銅器的古樸美感。壺底刻有『友泉』二字楷書款。泥色多變,技藝高超,所謂“綜古今而合度,極變化以從心”。
徐友泉,名士衡,明万历四年至崇祯十六年间(1576~1643年)江西婺源人。原非陶人,其父好大彬壶,延之家塾。友泉作品,别具一格,善仿古铜器形及焦叶、莲房、菱花、鹅蛋、分裆等各式各样的紫砂壺。泥色多变,技艺高超,所谓“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阳羡茗壶系》《阳羡茗壶赋》《宜兴县志》)
2、明 徐友泉 三足炉鼎壶 此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