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紫砂壺艺中光器之美学情韵|紫砂壺光货
宜兴紫砂壺中的光器,俗称“光货”,它与花器、筋纹器并存于世,构成紫砂茗壶造型艺术的三大体系。光器造型讲究器皿的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要求比例协调,线面处理挺括周到,用素面裸胎的表现形式,来体现紫砂本质的简朴无华、素雅端庄。
紫砂光货素器裸胎自原始紫砂器问世以来,历经北宋、南宋、至元代的历史进程,进入明代后随着紫砂泥这一优良材质为当时人所接受,开采规模逐渐扩大,工艺技法得以改进,逐步进入艺术化的进程,终于在明万历年间造就出紫砂艺术史上紫砂光货、素器的第一位巨匠,裸胎艺术的奠基者、倡导者、实践者——时大彬。
之后又有陈鸣远、邵大亨等历代艺人的传承与创新,四五百年来,紫砂壺光器类在数量上占有主导地位,传世精品中光器作品可谓比比皆是。其造型的千姿百态,装饰的文化元素,赏用皆备的优越性,历来为文人雅士、爱壶者和收藏家所认同。集中到一点,光器类茶壺對人們的親和力,受衆面及其折射的美學情韻,是曆代紫砂藝人聰明才智的結晶,也是今天紫砂文化發展的曆史見證。
紫砂壺是一种无釉产品,质朴而素雅,泥料为宜兴独有,色泽多样,被誉为“五色土”,可塑性好,适合各种造型,这是瓷器与粗陶产品所无法比拟的。紫砂文化研究学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吴山在赞美紫砂时曾留下这样的诗文:“我恋紫砂无釉彩,相见如人披肝胆;不靠衣衫扶身价,惟以本质令人爱。”情真意切地对紫砂最本质的一面做了描述,并发出由衷的赞叹。韩其楼先生在《紫砂壺全书》后记中,就引用了这四句诗文,可见学者、文人对紫砂质朴的内涵都有很深的领悟。
紫砂壺艺 中的光器,是紫砂藝術中最具有特色藝術風格的品種之一。其“簡而化之,返璞歸真”的境界,堪稱紫砂藝術最臻于完美的藝術。紫砂光器上乘之作,以“光潤、玉韻、素雅”而見長,即壺藝的“精、氣、神、韻”。
虽貌似紫砂壺艺 鍾最爲簡單,但卻是“最難做”的——相比筋瓢貨與花貨而言,二者可以憑借“後期”裝飾藝術完美掩蓋其“裸胎”的不足,使之臻于完美。而紫砂光器由于“塑像簡單”的壺體,俗話好比“素面朝天”,任何細微的瑕疵都讓壺的整體美感遭到破壞,因此才有“紫砂光器貌似紫砂壺艺 中最爲簡單,但卻最考功底”之說。
然而历史上许多前辈大师就以其闻名流传——时大彬的浑朴,陈鸣远的精制,邵大亨的大度,近代顾景舟的精到等等,作品无不整体气度非凡、力量无限,形态鲜明生动、线条流畅。虽然艺术语言特点不尽相同,风格迥异,但无一不是完美体现了紫砂光器的素雅之美,而作者的艺术境界之美更不须多言,值得后学晚辈们终身揣摩,必可获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