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武夷品岩茶|茶文化趣談
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晚號隨園老人,清代著名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本爲乾隆年間進士,但因滿文考試成績不佳,未能入翰林散館而出爲縣令。相繼在溧水、江浦、江甯等地任知縣。33歲時辭官歸隱,在南京小倉山修築隨園,自號倉山居士。
袁枚性情豪放,喜歡遊覽名山大川,歸隱後有更多的閑暇時間,每年都要到江南各地遊覽。特別是他喜歡飲茶,每到一地都要品嘗當地名茶。在他70歲時來到武夷山遊覽。他以布衣身份,輕車簡從,隨意遊覽,遇晚則借居在民家,順便訪茶、品茶。早就耳聞武夷岩茶是一枝獨秀,可是他遊覽了幾天,品嘗到的武夷岩茶卻讓人感到濃酽而苦澀,如飲湯藥一般,心中不免有些失望:“怎麽偌大的武夷山沒有好茶可飲呢?”他有些不甘心,就決定拜訪名寺道長,訪求名茶。
在永樂禅寺他拜訪了一位鶴發童顔、白髯垂胸的道長。在道童端來一套茶具獻茶時,袁枚見這套茶具小巧玲珑,暗自忖道:用這般酒盅般的茶瓯招待客人,真是太吝啬了。哪裏像茶聖陸羽說的那樣用大碗飲茶呢!老道長似乎看透了他的心事,隨口說道:“飲用岩茶要用這種小茶瓯,斟滿茶後,先舉茶瓯聞其香氣,再小口慢慢品味。”
袁枚遵照道长的嘱告以此而为之,一连饮用了五六茶瓯之後,就開始覺得口香缭繞,渾身氣血舒暢,似乎是幾天來登山的疲勞都消失得無影無蹤。袁枚不由得問道長:“這是岩茶嗎?怎麽與我這幾天飲用的岩茶不是一樣的口味?”
老道长慢条斯理地告诉他说:“这几天你饮的岩茶都是招待一般客人的大碗茶,而精品的武夷岩茶要用這種小茶瓯飲用,才能感受到岩茶獨到的茶香和醇味。”
几句话说得袁枚顿开茅塞,对道长说:“我平生唯一嗜好就是饮茶。幾乎訪遍了天下名茶,相比之下,武夷岩茶較之龍井茶、陽羨茶和婺綠茶,有着水晶与圭玉的差异。真是名不虚传,今日我才得到真谛。” 事后,他写了一首题为《试茗》长诗:
闽人种茶當種田,
郄车而载盈万千。
我来竟入茶世界,
意颇狎视心悠然。
道人作色夸茶好,
瓷壶袖出弹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