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自然晾置幹燥法與黑茶品質形成的關系
紧压茶的系列産品中,除後期創造的安化黑磚、花磚茶等産品采用人工烘焙幹燥外,“泾磚”,天、貢、生尖,引包(陝引、甘引)等都沒有特定的幹燥工藝,究其原因:
一是过去没有专门的检测设备,茶葉的出廠水分僅憑經驗而定;
二是压制过程全系人工操作,茶品(包)松散,透氣性好,易于散失水分;
三是茶葉的流向是由南到北,茶品在運輸過程中雖然曆時較長,但是空氣濕度不斷降低,具有自然風幹的效果。
况且,据史记载霉变之茶牧民並不計較,估計這種黴系指茯磚茶中的冠突散囊菌,若是青黴或者其他雜菌,則口感苦澀,這是斷然不可接受的。現時的茶品大多采用機械壓制,磚片緊結度高,而且運輸便捷,時間短,還必須有適度的儲存時間,如若不及時幹燥,就會發生黴變。
因为历史原因,我们称自然晾置干燥法为传统干燥工艺,现在天、贡、生尖和千两茶仍采用這種傳統工藝,茶葉踩壓成包後,置于陰涼通風之處,10~15天時間,即可裝箱發運。而安化千兩茶則采用日曬夜露49天的幹燥工藝,讓水分緩慢幹燥,與傳統幹燥工藝有異曲同工之妙。
茯砖发花,采用传统的自然晾置发花,其“花”的颗粒和色泽都比人工烘房发花效果要好。由此说明一个问题:安化黑茶既然是在一定曆史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特殊茶類,研究傳統工藝將爲現代工藝的改進提供參考。人爲地控制其工序進程,有可能會“欲速而不達”。
毋庸置疑,不管是历史上的肩扛马驮,还是现时的自然晾置,在存放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湿热作用和微生物的作用,都会导致茶葉的內含成分朝著有利于品質形成的方向轉化。
千百年来,人们饮用它,不仅对身体从未造成伤害,而且还如此依赖于它,以至于无它“则困以病”,这就是客观事实,今天人们去研究它,利用它,而不应该刻意去改变它的原始面目。
黑茶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