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瘿螨
茶葉瘿螨又稱龍首麗瘿螨、茶籽瘿螨、茶籽鏽螨、茶籽蜘蛛等。國內已知分布于山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貴州等省。除爲害茶樹外,尚能爲害山茶、尾葉山茶、落瓣油茶、辣椒等植物。
1、形态特征 成螨椭圆形,紫黑色,背面有5条纵裂的白色絮状蜡质泌物。足2对,伸向前方。后体段有多数环纹,腹面环纹数较背面为多。体两侧各有排成一列的刚毛4根,末端已有1对刚毛。
卵圓形,黃白色,半透明 。
幼螨和若螨體長0.05~0.1毫米。幼螨初期體裸露,有光澤。若螨黃褐至淡紫色,體披白色蠟質絮狀物,後體段環紋不明 顯。
2、習性及規律 茶葉瘿螨在長江中下遊茶區一年約發生10余代,主要以成螨在葉背越冬。當平均氣溫在25℃左右時,完成一代約需13~14天,其中卵期5天,油、若螨期4~5天,産卵前期4天,成螨壽命6~7天。平均氣溫在32℃左右時,完成一代僅需10天左右。由于繁殖速率快,代數多,世代重疊現象十分嚴重。
茶樹生長季節,成螨和幼、若螨主要棲息在茶樹嫩葉正面,以葉脈兩側和低窪處爲多。卵亦散産在葉片正面。在田間,茶葉瘿螨常與茶橙瘿螨混合發生,爲害初期被害狀往往不明 顯,僅略似有灰白色塵末物(及蛻皮殼)散落在頁面上,當這種塵末增多後,葉片逐漸失去光澤,呈紫銅色,茶芽萎縮,質地硬翠,且常沿中脈向上卷曲,最後全葉脫落。
由于茶葉瘿螨積聚在葉片正面,多雨水,尤其降雨強度大,對其生存十分不利,可造成種群急劇下降。天晴少雨,則對其十分有利。在福建福安,以7~10月發生最多,4~6月(雨季)螨量較低。在江蘇、浙江常在7、8月間發生最較大。
茶葉瘿螨的天敵主要有瓢蟲、粉嶺、草蛉、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敵,對其種群數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