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茶葉品牌建設之路
具獨到的口味。吳裕泰重視茶葉産品質量,除了注重加工過程,更在産品出廠時設立嚴格關卡。國家標准針對茶葉農殘重金屬的檢測項目爲4項,吳裕泰對自身的要求擴展爲16項,精益求精。在經營方面,吳裕泰利用自身優勢開展有老字號特色的文化營銷,用信息化解決連鎖經營中出現的問題,拓展茶葉保健方面的市場。
北京茶葉總公司是北京市二商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原名爲中國茶葉公司北京營業處,建于1950年,1951年建北京市茶葉加工廠,1988年擴建爲北京茶葉總公司。1981年,公司注冊了新中國第一個茶葉類商標—京華,並于1984年開創國內使用鋁箔袋包裝茶葉的先河,之後京華茶葉迅速占領北京市場,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然而,就在京華茶葉發展的鼎盛時期,北京市二商集團將其出售給了聯合利華。聯合利華本要精心塑造京華爲國際茶葉品牌,卻遭遇滑鐵盧,最終品牌被雪藏8年,直至2007年重新被北京市二商集團購回。關于這段曆史,各方的解釋莫衷一是,聯合利華方面認爲中國茶葉市場強大的本土色彩影響了它對京華的改造,造成努力付之東流;北京市二商集團則利用出售品牌的資金建立了自己的生産基地,並最終重新擁有京華品牌;也有學者分析認爲,聯合利華的舉動實則是爲了推銷自己的品牌立頓,在立頓推出綠茶和茉莉花茶産品的同時,京華失去了最佳發展時機。
老字號茶葉品牌經營策略歸納
基地和配方作爲基礎穩定産品質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産品質量優異作爲購買的前提和基礎,而不是選擇因素。自從一部分茶葉企業在北京市場大力宣傳有機茶之後,綠色茶葉成爲了消費者青睐的産品。近幾年來,關于出口産品檢驗結果的報道常常能夠影響到國內消費者的選擇,歐盟率先提高了茶葉的農殘檢驗標准,日本也修正了檢驗條款,這些信息也將影響到國內消費者對茶葉的選擇。
北京老字號茶葉企業本身並不在茶區,在進貨上很可能遭遇多種影響,他們選擇用建立基地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從産品的源頭—鮮葉原料的質量抓起,提升毛茶品質。這些企業注重茶園的生態建設,努力打造無公害茶園基地,通過栽培管理,推廣良種,生態防治等手段生産優質茶葉,杜絕有害農藥的使用。在加工中,從廠址的選定到機械的選購都嚴格把關,加工中要規範操作規程,推行標准化的生産。
很多消費者對于茶葉專業的審評術語非常陌生,難以根據這些晦澀的詞聯想到茶叶并决定自己的购买目标。消费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选择产品,对于企业来说,有市场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不同的地域总有不同的口味,拥有口味受欢迎的产品是许多老字號经年累月的遗产。这就提示我们,茶葉品牌在經營中既要注意新産品的開發,又要注重現有産品的質量保證和一致性。茶葉不同于別的産品,同樣的一棵茶樹,因爲時間、氣候的差別,前後兩年做出來的茶可能差別巨大。做好毛茶的分級與拼配,盡量保持産品時間上的一致性非常重要。隨著時間的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