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如何鉴别全手工和半手工
手工紫砂壺鉴别
当今的紫砂业界,铺天盖地都是号称纯手工成型的作品,商家无一例外都号称自己手中的商品是纯手工成型的,但究竟能够有多少人真真确确的在做纯手工的作品呢?
紫砂壺制作工艺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全手工紫砂壺、半手工紫砂壺(模具紫砂壺)、手拉胚紫砂壺。其中手拉胚制作粗糙,很容易辨别。难点在于如何鉴别全手工与半手工紫砂壺。我们将一把壶拆分成若干个份子,然后逐一分析。
一、壺的最高的部分,是壺鈕,傳統光素器圓器的壺鈕的成型工藝一般分爲四種:
1.借助模具成型——兩片合模。粗工者可看到中分線,細工者完全看不到任何痕迹,圓潤飽滿而且線條漂亮,但泥門會很松,若身桶是純手工成型的,細看之下,壺鈕的泥料結構會和身桶的泥門結構不一樣。
2.純手工成型(粗工)——用泥條在轉動中搓出形狀,然後略微整形。這類壺鈕形狀不均勻,歪紐幾率很高,屬于早期壺、古壺的常規做法。
3.純手工成型(粗工之二)——捏一個略大的實心壺鈕,放在轉盤上用車刀車出形狀,然後覆蓋脂泥掩蓋車工刀痕,這類壺鈕的下半部,常見橫向拉絲紋、橫向刀刮紋,屬于現代壺器純手工粗工做法,泥門結構會被破壞。
4.纯手工成型(细工)——首先,按照第3种方式车出一个壶钮;然后,用车出来的实物对照边缘弧度线条做一个竹片工具。保证竹片工具可以刚好卡入壶钮,与车出 的壶钮完全吻合。然后,按照第2种方式搓出一个壶钮,再用竹片工具压出形状,直到壶钮形状和竹片内弧度完全吻合为止,再光明针。这类壶钮,泥门结构紧致, 会很漂亮。
二、 盖子虚片,这个部分的成型工艺一般分为两种:
1.借助模具成型——常規做法是將泥片壓入一個向內凹的半月形狀石膏模,用力向外頂出弧度,然後搪圓。這類虛片的外觀泥門會很松,燒成品顆粒內收,如果身桶是純手工打片的,則虛片泥門顆粒質感會和身桶的質感不一樣,泡養久了,會發現蓋子和身桶變色程度都會不一樣。
2.純手工成型——常規做法是將泥片鋪在一個“範”上,“範”就是向外拱起弧度的半月形工具(如蛋形或球體),泥片鋪在“範”上,用拍子打出形狀,切掉多余的泥片,形狀即出。這類虛片因爲是向內受力,經過拍打後,泥門更加緊致,成品效果是顆粒在擠壓中外凸。
三、子口,這個部分成型工藝一般分爲三種:
1.借助模具成型(之一)——借助模具有整個蓋子已經開好的石膏模,將泥片嵌入,子口接上,然後搪出形狀,切除多余泥片即可。這類子口看起來厚薄均勻、渾圓、生硬無活性、不自然。
2.借助模具成型(之二)——虛片可以是純手工成型的,子口部分,可以將泥片外套上鋼圈,搪出形狀後再接到蓋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