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紫砂壺造型设计中的情韵
摘要:紫砂陶在北宋开始兴起,到了明清曾兴盛一时。其中,紫砂壺深得世人钟爱,成为民族文化之珍宝。本文对紫砂壺造型设计 體現的情韻進行賞析,從傳統美、質樸美和藝術美三個方面進行剖析,以求爲人們更好地研究和欣賞紫砂壺造型设计 美學提供一些參考。
关键词:紫砂壺;造型设计;传统美;质朴美;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41-01
紫砂壺风采独特,在众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品中独树一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紫砂壺,其造型设计给世人的情韵体验也备受关注。
一、傳統美情韻
(一)典雅含蓄的設計理念
紫砂艺术的传统美首先表现在造型设计理念的典雅含蓄上。它的设计理念往往包含对传统美学的独到把握,一点一滴都渗透着古典、俊雅。拿紫砂壺典范——“石瓢壶”——来说,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视觉,它的结构、功用点都十分清晰流畅,整部作品的气质和风格有着很深的内涵。这样的设计理念得益于设计者对紫砂壺特有的典雅含蓄的“中国风”的精准理解和运用,从而造就了紫砂壺特有的形、神、气、韵。
(二)意境高遠的構造韻律
韵律感是评价艺术作品是否具备传统美的又一尺度。紫砂壺颇具意境的构造韵律是它留给世人的一大观赏点。紫砂壺的“韵律”,是感觉透过线条、平面或光的圆转而形成的制造出某种似乎在运转不息又似乎已经凝固的音乐美的一种动势。
这样的音乐美能激活壶自身的文化内韵并闪烁着飘逸深邃的审美品格。意境高远的构造韵律,使紫砂艺术的传统美魅力能够于物象之内沉淀,仿佛波澜不惊却又层层迭起,寓无穷于有尽之中,这就是紫砂壺构造韵律下显现的“真境”。
比如有名的《岁寒三友》,该作品就非常完美地表现出构造韵律关照下从造型到造境的传统美。枝叶的柔萧,松针的青挺,花瓣的含情,枝干的劲拔,个中渗透着中国水墨画的轻灵,自有一种安静而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以松、竹、梅的象征品格开拓出无穷的审美艺术空间,让人们产生对传统美的强烈共鸣。
二、質樸美情韻
(一)源于生活的自然材質
制作紫砂壺的主料是泥土,经高氧高温的炼制才最终成壶之形。这里的泥土不是一般的泥土,它们往往深藏岩石层下,获取有一定难度。我们知道,不论质地如何,泥土都有朴实无华的共性,紫砂壺也理所当然继承了这样的特质。壶身给人的气息、设色、质感等等,都传递着原始素材真实质朴的美感。
(二)體現安穩的有機整體
紫砂壺的造型设计讲究稳重,使用和视觉上都要达到稳当的效果。紫砂壺的“稳”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常给人质朴无华的审美感官。紫砂壺的外观多为圆形或对称体型,重心落在中心线轴上,重心自然落在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