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溪鐵觀音茶文化|安溪茶文化
摘 要:安溪鐵觀音一直以来为人们所珍爱,而且随着茶叶生产和销售的发展,其美名已经传遍全国各地,并驰名海外。但是,鐵觀音茶文化的傳播並沒有跟上茶产业发展的步伐,人们对其不甚了解。鐵觀音与当地文化交融出这种特殊的茶文化拥有浓厚的人文艺术底蕴,是现代意识形态的延伸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因此,普及宣传这种融合文化可以加深大众对持续升温的“安溪鐵觀音茶熱”的進一步了解,同時提高大衆的茶葉藝術鑒賞水平以及文化修養。
關鍵詞:茶文化;茶史;精神文明;民俗
中華茶文化源远流长,鐵觀音茶叶更是丽质天生。安溪是鐵觀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境内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有“龙凤名区”“中国茶都”之稱。這裏盛産著世界名茶--安溪鐵觀音,香飘四海,饮誉五洲。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特色鮮明,是中華茶文化及閩茶文化的一道靓麗“風景線”。
一、鐵觀音茶文化體現在人與茶的和諧互動
安溪茶文化的表現形式可謂豐富多彩,茶藝、茶俗、茶詩、書、畫、茶旅游等精彩纷呈。浓厚的闽南生活气息和精美的艺术情调体现在安溪鐵觀音茶文化深刻的內涵。尤其是關于茶的曆史傳說,世代以來流傳大多來自茶乡人民在生产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家喻户晓的,如 “魏荫说”――观音托梦。
魏荫本是茶農,他虔誠信佛,每天晨起,必奉清茶三杯于觀音像前。他于1725年一夜夢見石崖中有一株枝壯葉茂的茶樹,噴發出一股誘人的蘭花香氣;第二天他在王府宮石壁洞發現一株與夢見過一樣的茶樹,遂挖回培育、制成茶葉。經沖泡,香味特殊,七泡仍有余香,香韻非凡,因其茶重实似铁而形美如观音,故定名为“鐵觀音”茶。“魏蔭說”在民間尤爲盛行,後來又有較世人熟知的“王士讓說”――皇帝賜名之傳說。
兩個傳說都可以在安溪人民平凡的生産生活中得到展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感染力,在人民大衆中有著堅實的基礎,具有恒久的傳統魅力,可謂“和而不同”。
安溪最精彩的民間茶俗首推傳承了宋代“鬥茶論道”之風的“茶王賽”,與安溪茶文化的精華――安溪茶藝結合起來,追求清雅,向往和諧,在人與茶的互動中,傳遞著普世的“儉、清、和、靜”的茶道精神。
1993年以来,安溪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香港和安溪本土成功举办各种大型茶事活动,对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産生了極大的轟動效應。茶文化因人而豐富多彩,人們也因茶葉知名度不斷提高、茶葉價格一路攀升而受益。茶市興盛調動了茶叶生产者以及经营者的积极性,也为打造“安溪鐵觀音”的世界名牌提供了有利条件。
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