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資本進入讓紫砂市場保持上升勢头|紫砂壺资讯
2015年11月,北京東正2015秋拍“獻禮——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以單一標的專場形式舉槌,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以咨询价上拍,经激烈竞价,最终以800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9200万元成交。这不仅刷新了顾景舟本人的作品拍卖记录,同时也创造了中国紫砂壺的拍卖新记录。
而早在2015年5月,“中超利永”1.04亿元所购28把顾景舟紫砂壺,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8月,中超利永紫砂在中超百年利永紫砂博物馆(北京)紫砂汇发起的业界首场紫砂竞买会以现场成交2400多万元成绩让业内人士都大呼“没想到”。
新一轮本土资金的进入 ,让沉寂了许久的紫砂壺行情又兴起了一波高潮。
由于經濟發展的差距,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批港台客商成爲最早進入紫砂市場的主要群體。特別是台灣地區對中華茶文化的繼承和熱衷,催生出了新中國成立後紫砂藝術品收藏市場的第一個繁榮期。
僅在那時,顧景舟大師的作品就有超過百萬元的成交記錄,其他大師以及一些優秀的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也有數萬元到數十萬元的市場定位。直至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中國港台地區的經濟形勢出現了較大變化,受其影響,紫砂藝術品市場也出現了一段時間的調整。
进入新世纪,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再度興起,2003年以後,紫砂開始逐漸進入拍賣市場。當時,顧景舟大師一件作品價格在幾萬元人民幣。2005年左右,內地的紫砂藝術品市場逐漸升溫,早先流向台灣地區的紫砂藝術作品也開始逐步回流到大陸市場,紫砂市場進入了恢複性的發展階段,至2008年秋拍,顧景舟一件作品創出156.8萬的成交單價,標志著紫砂藝術品市場達到了前期台灣地區繁榮時期的水平。
近些年,作爲文化藝術收藏品的一個門類,紫砂收藏市場也隨著藝術品市場的大環境變化發生著變化。自2008年至2010年前後的兩三年,是紫砂藝術作品價格突飛猛進的時期。
从紫砂行业代表顾景舟大师作品的市场表现看,经过2008年、2009年的市场发展,2010年达到了顶峰,突破了千万元大关。作为紫砂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风向标,顾景舟作品的市场状况基本上也体现了目前紫砂艺术品市场的现状。2010年,嘉德春拍中,一把“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成交,创下紫砂壺千万记录。
隨後,紫砂價格進入相對平穩階段,並穩中有升。直至“9000萬天價紫砂”拍出,讓紫砂投資成爲熱點。隨著紫砂愛好和收藏者的愈發廣泛,特別是隨著新一輪資本的進入,紫砂行情還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
新資本進入讓紫砂市場保持上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