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普洱茶文化的曆史發展
景谷是我国普洱茶主要産區之一,那麽景谷地區是何是開始有普洱的呢?景谷普洱茶文化有哪些特點,它的曆史發展又如何呢?
一、景谷普洱茶何是被發現的?
1、木蘭是被子植物的代表,茶樹起源于第三紀寬葉木蘭,這已被學術界所公認。著名的景谷寬葉木蘭(新種)化石,1978年正式由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描述發表,就發現于普洱市景谷盆地芒線。
2、景谷寬葉木蘭(新種)化石,時代定爲漸新世,是第三紀晚漸新世植物群遺迹,距今約3540萬年,是以寬葉木蘭(新種)爲主體的植物盆地芒線群化石,在地質古生物學上被稱爲“景谷植物群”,僅見于景谷盆地,也是我國少見的漸新世植物群。
3、繼後,雲南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所又在景谷芒線重測了該剖面,並于1982年命名爲“三號溝組”。
4、地層厚度大于1592米,時代修改爲早中新世。據地質古生物學家調查考證後認爲:我國木蘭化石只有兩個種,一是寬葉木蘭(新種),只産于雲南景谷,其時代爲第三紀晚漸新世;二是中華木蘭,産于雲南的七個縣。其中就有普洱市的三個縣:景谷、景東、瀾滄。
5、中華木蘭較寬葉木蘭晚,時代爲晚第三紀中新世,距今約2500萬年。由于景谷芒線埋藏最早的寬葉木蘭化石的出土,爲引證茶樹的最原始産地在滇西南地區增添了古植物依據。
6、地質古生物專家論證,茶樹即是由寬葉木蘭經中華木蘭演化的結果。景谷是茶樹發源的一個中心地帶。
二、景谷普洱茶文化的特點與曆史發展:
1、清代景谷的茶葉貿易爲官商經營,茶商多爲官吏。“清雍正七年(1729)設普洱府,攸樂設同知,威遠(今景谷縣)、鎮沅、恩樂設流官,爭茶山之利。”這是《滇雲曆年傳》中的記載,說明當時景谷的茶葉産銷受官府控制。
2、清代民國以來,景谷茶葉的加工全部過程均爲手工操作,茶農把茶葉從茶樹上采摘下來,先殺青、再揉撚,又曬幹成毛茶。史料載日:“曬青茶乃普洱茶種類。農家采之、炒之、揉之、曬之而成。”
毛茶按采制季節分爲春茶、二水茶、谷花茶、陽春茶四類。各類毛茶經初加工後,還要進行人工揀剔,把老葉、粗茶、黃片、茶梗、雜物剔除,即爲商品毛茶出售。
3、曬青茶的手工加工方法,一直沿用到1952年。而精加工的普洱茶早在清代就有了,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創辦制茶作坊,用優質曬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壓月餅形團茶,又名谷茶。
光緒二十八年(1902),團茶運銷下關,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