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普洱茶在中國史上的發展|普洱茶曆史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下也是如此,在茶市各種各樣的茶五花八門,它們之間也存在著競爭也有盛衰。現如今普洱茶在茶市可算是屬一屬二的熱銷産品,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爲大家談談普洱茶在中國史上的發展。其實普洱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如此大受歡迎的,此茶曾經也做爲下等茶供邊遠地區人飲用,僅僅是因爲普洱有很好的去油膩功效。現如今普洱的很多保健功效被驗證出來,因此再次成爲市場上的主銷産品占據茶市的重要地位。
從明朝開始,普洱作爲雲南邊疆的特産直接是對傳統的西藏,俄羅斯,蒙古等地區銷售,到了明末,後金興起,營養好,能耐存放的普洱茶成爲清人能繁榮發展的重要食品;當清代明入中原後,清人不忘記普洱茶的功勞,普洱一躍成爲名貴貢茶,到雍正年間(很巧合,1725年前後,雍正朝代也是福建鐵觀音誕生的年代),政府重視茶葉的稅收,並先後在攸樂、易武地區組織了官方管理的督辦、采造。
高檔普洱青茶成爲宮廷享用的貴重茶品以及饋贈外賓、從屬國、邊疆朝貢的珍貴禮品。中低檔茶的茶馬貿易達到鼎盛,不但經濟上成爲與康藏、四川地區互市的重要商品,在政治意義上還起到了穩定邊疆團結各民族的作用;但由于當時的交通運輸不便利,生活習慣未能廣泛影響于中國中、東部地區。到了清中期以後,由于政治中心北京的影響力加大,普洱産銷達到一個高潮,大量私商字號先後湧現,商品不但在國內普及,而且能遠銷至東南亞。
清末到民國時期,由于山河破碎,戰爭頻繁,作爲國飲的茶無論産值還是産量,一度被國外超越,國弱茶賤,爲了挽救茶業,由民國政府組織公辦茶葉公司(中茶的前身),數次選國內名優茶葉參加世界各國商品博覽會;普洱身影也在其中!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雲貴,四川成爲大後方,雲南成爲重要的軍用物質的輸入和存放基地而美國人援助中國軍火條件就是用雲南的錫和茶進行交換,由于國民中央政府的大力倡導、努力,以現代體制運作和管理的公司以及大型茶廠相繼成立:1938年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39年順甯實驗茶廠(鳳慶茶廠前身)成立;1940年佛海實驗茶廠(勐海茶廠前身)成立;1941年康藏茶廠(下關茶廠前身)成立等等當時的背景都爲了戰爭需要!
1949年新中國以後開始逐步國有化,1956年全面實現公私合營,消滅了私有企業,進入完全的國有計劃經濟時代。但由于管理過于政治化、加上大躍進和文革等的人爲破壞,生産規模不斷遭受重大破壞,僅能相對滿足邊區銷售,談不上什麽對外創彙,普洱茶業的發展基本停頓。
到了文革末期,上世紀70年代中期,應香港等東南亞地區茶葉客商的要求,昆明茶廠和勐海茶廠的技術人員攻關成功,推出了熟茶發酵技術,並在很短時間裏將該技術成熟化並推向全國市場,並經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