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茶葉瘿螨及其防治措施
體態特征
成螨體長0.2mm左右,近卵圓形,後部略細,體紫黑色,背面上生有5條縱向排列的白色絮狀蠟質分泌物,2對足,伸向體前,體後段具環紋,腹部120環左右,背面60環,體兩側各具排成1列的剛毛4根,末端還有較長的剛毛2根。卵直徑約0.04mm,圓形,黃白色,半透明。
若螨體長0.1mm,與成螨相似,黃褐色或淺紫色,體被白色蠟質絮狀物,後體段環紋不明顯。
分布地區
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湖北、湖南、廣東、貴州、台灣等省。
防治措施
(1)及時分批多次采摘,注意清除茶园落叶。虫口数量大时进行高压喷射或 喷灌,可有效压低种群数量。
(2)加强虫情监测 当越冬基数大,4月中旬后降雨少晴天多时,将出现第一虫口高峰。当有虫叶率高于70%,每叶平均着蜗20只左右,未来气温20一27℃,月降雨量小于l00mm时,应马上进行防治。一般在春茶結束後噴一次藥,可壓低密度,利于夏茶增産。秋茶結束後再防1次,可減少越冬基數。發生嚴重時可噴灑40%樂果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I000倍液,也可選用50%托爾克可濕性粉劑或80%敵敵畏乳油、25%單甲脒水劑、50%溴螨酯(螨代治)乳油、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35%賽丹乳油3000一4000倍液、25%撲虱靈乳油1000—1500倍液。非采摘茶園秋季結束後,可噴灑波美0.4°石硫合劑,濃度不宜過高,否則會引起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