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茯茶起源、特點、文化故事
來,茯磚茶以其獨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與奶、肉並列,成爲西北地區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少數民族群衆探親訪友、過年過節相互饋贈的首選禮品,被譽爲“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近幾年來,隨著少數民族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質量好並具有傳統品牌的天未然茯磚茶需求旺盛,市場需求量將會穩中有升。茯磚茶除暢銷國內市場外,主要出口到俄羅斯、蒙古、日本、韓國、還出口到中東、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茯茶特點
陝西擁有豐富的茶葉資源和悠久的茶文化曆史,茯磚茶便是陝西省在茶葉流通中重要地位的見證,是陝西茶人千百年、幾十代人奮鬥的結果,是陝西省傳統民族手工業的驕傲,是陝西人的曆史資源和財富。陝西省關中地區以其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茶葉集散地優勢,造就了秦商自古以茶爲主、數百年間幾乎壟斷茶葉貿易的局面。陝南特有的地理氣候條件也造就出茯磚茶原茶獨特的品質風味。
茯茶的故事
天下之茶,源自中國。
國人飲茶,始于四千七百年前。“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悠悠終南,老子焚香品茗。甘苦之間,啓迪深遠。 自然之道,見諸于茶。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漢朝以降,中國茶由長安,經絲綢之路遠傳亞歐。是時,方國之間商旅往返,彼此和睦,久無征戰。皇室民居,茶香冉冉。
聞道之人,皆知老子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及至唐朝,飲茶行爲受到完善,成爲禮制。人們于煮茶、煎茶之
中,品味茶葉不言之大美。
當時,開辟了數條茶馬古道,李唐天子囤天下之茶于鹹陽,令中央控制,統一販運。自此,鹹陽成爲一大茶葉産銷中心。
六百年前,洪武年間,關中茶人以泾河之水,結合關中獨有的半幹燥氣候,輔以茶人巧技,制成發花黑茶。因其成于伏天,故名“茯茶”。
鹹陽産的第一批茯茶經由長久不衰的茶馬古道運抵邊疆。長年以肉類、乳類爲食的邊民們飲用之後,消除了積食、腹脹,奉茯茶爲至寶。“甯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
此後,茯茶還遠傳東洋。它以消食去膩、降脂減肥、降三高的功效,被韓國人稱爲“瘦身茶”,日本人稱爲“美容茶”,中國台湾人称为“消食茶”。
老子認爲,道者,兼收並蓄,濟世利生,無所不在。茯茶,誕生于先輩對茶與道的探索與智慧,取道家兼收並蓄、彼此互補之理,以菌類與茶葉共存,得奇特之功效,能明目,能消脹,能提神,能清心。傳至今日,蘊涵大道。
茶之路,道之路,茶道相生。千年茶史,千年道史。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濟世的綠葉傳遍世間。以茯茶爲代表的茶葉,帶來了貿易,溝通了世界。或可曰:天下以茶相識,以道相知,茶道,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