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毛峰制作工艺流程
一、采摘
绿茶采摘細嫩鮮葉,一般在3月底到4月底采摘,鮮葉不能擠壓或堆積過厚,不得引起葉劣變,有紅邊、紅莖等。采摘回來的茶葉要放置于陰涼、通風、幹淨的地方適當攤涼。
二、殺青
殺青是綠茶的制作重點,目的是破壞鮮葉中酵素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便獲得綠茶應有的色、香、味,殺青後的鮮葉蒸發一部分水分,使葉子變軟,增強韌性,便于揉撚,揮發低沸點的青臭氣,保留高沸點的芳香物質,發展茶香。
传统工艺: 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传统五桶锅,一般锅深在49厘米左右,锅温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温度要持续稳定。特级每锅投叶量为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见锅底有点泛红下锅炒,下锅后一般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速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鲜叶下锅后为第一阶段,一般每分钟40次左右;当杀青叶略失去光泽后为第二阶段,一般每分钟50次左右;杀青叶略显柔软为第三阶段,一般每分钟55次左右。在杀青过程中手势要扬得高(叶子离开灶面20厘米左右),便于杀青热气的散发,同时要捞得净(锅底净),撒得开(杀青叶撒满全锅)。当杀青至叶质柔软,叶面失去光泽,叶边感觉有点干燥,青气消失,茶香顯露時爲殺青過程結束,及時用鍋刮將殺青葉起鍋到箔籃內,進行下道工序揉撚。
現代新工藝:鮮葉由輸送機傳送到殺青機滾筒內滾動翻炒,電熱自動控溫,全過程連續自動完成。
三、揉撚
揉撚的目的:一是破壞葉組織細胞,既要茶汁易泡出,又要耐沖泡;二是卷緊條索,縮小體積,爲幹燥定型打下基礎。
传统工艺:特级一等、二等、三等黃山毛峰在杀青过程即将结束时,继续顺锅抓炒,起到轻揉整形的作用,抓炒次数及时间以杀青叶达到所需条形为准,这时用锅刮起锅进行烘焙。一级、二级、三级黃山毛峰杀青过程结束,将出锅的茶葉及時放到揉盤上,分三道程序揉撚。第一道程序用雙手掌將殺青葉抱住順揉盤輕揉,揉至約40秒,雙手撐松開,用雙手彎曲十指將揉葉抖開,散發熱氣。第二道程序繼續用雙手略加力揉撚(加力程度視揉葉嫩度而定,以能達到所需條形爲准),約至40秒,松開雙手將揉團內、外揉葉抖開、抖均勻,此過程使揉葉形成條形作用。第三道程序繼續輕揉,約至30秒,松手輕抖,該過程主要起固定條形作用。整個揉撚過程要求,揉撚速度宜慢,輕揉、加力揉、輕揉三過程用力都要均勻,松抖時要將揉葉抖開抖均勻且速度要快,以保持色澤綠潤,芽葉完整,達到所需條形。
現代新工藝:殺青後的茶叶连续运送到电热不锈钢连续理条机上,温度前高后低自动控制,分前后两组左右振动整形,全过程流水线自动完成。一级以下的黃山毛峰经过理条后再用木桶竹棱骨电动揉捻机揉捻。
四、烘幹
烘幹的目的:一是繼續使內含物轉化,提高內在品質,二是在揉撚的基礎上整理條索,改進外形,三是排除出內含物過多水分,防酶變,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