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增平:我只想做一个茶人|中華茶人
範增平 ,男,1945年生于台灣新竹縣,台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理事長,台灣明新科技大學教授,安徽農業大學茶業系和中華茶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榮譽理事。出版《台灣茶文化論》、《台灣茶業發展史》、《中華茶藝學》、《生活茶藝館》、《生活茶葉學》、《喝杯好茶》、《台灣茶人采訪錄》、《中華茶人采访录》、《台灣茶藝觀》等著作,發表論文多篇。
1979年師從林馥泉先生習茶,1982年發起組織“中華茶藝協會”並任秘書長,1985年創辦“中華茶文化研究中心”,1987年設“良心茶藝館”,1988年任“中華茶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是第一位把茶藝帶進中國大陸的使者,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個城市公開演講和表演茶藝,推動並參與中華茶藝專業教育的設立和茶藝師認證考試制度的完成。三十多年來,爲茶文化研究發展不遺余力。
氣質儒雅的範增平 老師,看上去不過五十歲上下,泛白絡腮胡須,嘴角邊微微噙著笑,和藹可親。身穿一件繡花紅色中式對襟綢褂,舉手投足間自帶仙風道骨之氣。
因緣:棄政從茶以茶修身
“本來我受先祖範文正公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影響,認爲投身政治是一條可以直接報效國家,移風易俗,創造生命價值之路。”
範增平 是北宋名臣範仲淹的第29代後裔,大學時,親曆轟動一時的學生自覺運動,年輕熱血的範增平 不甘被視爲失落、沈淪的一代,他認定改革社會,立志日後從政,爲國家社會做出貢獻。他參選台北市議員,爲了獲得群衆支持,當時在中學教書的範增平 利用每個星期六免費幫學生輔導作業、星期天家訪,全年無休。
“那時候沒有錢,沒有背景,只有滿腔熱情和理想。”範增平 本認爲從政可以施展抱負,爲百姓謀福祉。在曆經挫折後領悟到每個人的條件不同,他自己並不適合走政治道路。于是,範增平 從政治活動中退出,另辟蹊徑,下定決心,這輩子就與茶結合,用茶來圓滿自己,喚醒社會,完善人間。
改善國民習氣,改革社會風氣,從此成爲範增平 終身追求的心願。
良心:舍300萬,得80塊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有良心的,只是我們置身俗世中,受到太多的壓抑和扭曲,于是我們的心麻木了,如果有機會靜一靜、想一想,就會發現自己的本性是向善的。”
1986年,範增平 典賣兩棟房子,將全部身家300萬放在銀行當准備金,捐資設立了“良心茶館”。館內沒有價目牌,沒有收費員,只有一個良心箱,讓消費者憑良心付費。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喚醒人們的良心,以緩和社會的猜忌、仇恨和唯利是圖的觀念。更希望借此來推動“世界良心運動”,來促進世界的和平與人類的安樂。
預料中,良心茶館的收入嚴重不平衡。據範增平 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