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緊壓茶趣事
2016-02-10
来源:网络
关注: 11657次
普洱緊壓茶趣事
唐宋時期,“鬥茶”活動風行天下,以此爲樂。而當時國內各地出産的茶葉絕大部分都是“蒸而餅之、蒸而團之”的,工藝流程很是講究,資源投入甚大,頗爲奢侈。那現在爲什麽只剩下普洱茶(及其他個別茶種)保留餅、團等各種形狀呢?這其中的趣聞還要從明太祖朱元璋說起了。
話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原是草根出身,兒時放牛,後出家當和尚,還行過乞,生活非常窮苦,是十足的“屌絲”。他看著當時人們的各種奢侈生活極不順眼,心中很是反感。其中就包括“鬥茶”,他認爲茶農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制作餅茶、團茶,而達官貴人們花費大量的金錢來“鬥茶”玩樂的生活方式是錯誤的,是對資源的一種揮霍。
于是朱元璋在“逆襲”成功,當上了皇帝之後,“廢團茶興散茶”的新政就出台了。公元1391年,朱元璋一旨“罷造龍團,惟采芽茶以進”,讓當時的“鬥茶”之風一掃而去。貢茶改革很快在各地實施,並由此帶動了社會風氣向平實樸素的轉變。于是,國內的各種茶葉都跟著改頭換面了。
在這次改革浪潮中,由于普洱茶産于雲南,地處偏遠,文化迥異,新政的實施鞭長莫及,普洱茶饼、團等各种形状的工艺才得以保留至今,值得庆幸。
普洱緊壓茶趣事
更多相關:普洱緊壓茶
欢迎手机访问 茶葉網-手机版 (www.168t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