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紅茶|台灣十大名茶
台灣日月潭紅茶,屬全發酵茶,由大葉種制成的紅茶。産自于台灣,是亞洲地區著名的紅茶精品之一。水色豔紅清澈,香氣醇和甘潤,滋味濃厚。在制茶過程中,經過萎凋、揉撚、發酵、幹燥而成。工廠所制成的紅茶可分爲條型紅茶、切菁紅茶及粹型紅茶三大類。台灣利用島嶼中天然山丘種植茶葉,選用優質嫩茶葉經過加工精制而成,茶葉枝葉結實、茶湯紅潤,品飲甘甜回味、口感醇厚,是台當地曆史悠久的紅茶特産。
曆史發展
台灣于日據時代開始生産紅茶,一開始試種在桃園地區,但成效不好。
1920年代引進印度阿薩姆紅茶,分別在埔裏、水裏、魚池等地區試種,結果發現日月潭地區氣候環境非常適合阿薩姆種生長。試種的成效非常優秀,所制成的紅茶在各地茶會皆得到相當高的評價,埔裏、水裏、魚池等地區種植紅茶的風氣從此逐漸發展開來。
1925年,自印度阿薩姆省引進大葉種阿薩姆(assam)茶來台種植,用阿薩姆大葉種制成的紅茶,水色豔紅清澈,香氣醇和甘潤,滋味濃厚,便從南投地區所産紅茶可媲美大葉種,阿薩姆原産地印度及斯裏蘭卡的紅茶,制成的日月潭紅茶頗具地方風情和紅茶特色。
1940年代末,是台灣紅茶最興盛的時期,當時全台紅茶外銷出口量曾高達七千馀公噸,紅茶當時是南投魚池、埔裏地區最興盛的産業,但後來又逐漸沒落。民國六十六年南投縣政府正式將埔裏、水裏、魚池等地區的紅茶整合以“日月潭紅茶”命名對外行銷。由于近年來世界性紅茶生産過剩,加上國人飲茶風氣改變,日月潭紅茶種植已逐漸減少,但日月潭紅茶在茶市場仍有相當多的愛好者,仍是台灣相當知名的茶品。
1966年,種植達1815公頃。
1978年,由當時的南投縣縣長劉裕猷先生命名爲“日月潭紅茶”。
品鑒方法
日月潭紅茶是風靡于國際舞台上的台灣紅茶,是紅茶中的精品之一。其出产于宝岛台湾,产地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丰富,因此日月潭紅茶茶葉色香味形及開湯滋味和葉底都極其優越。
形狀:條索精細緊結勻整,觸感重實有光澤,多白毫,以黃金色白毫最優。
色澤:帶紫黑色至紫紅色,近紫色光澤爲佳。
湯色:鮮明豔紅,澄清明亮,茶湯沿杯緣,有明亮黃金色者最優。
香氣:清純濃郁爲佳,清高而長,具有花香、果香者爲最優;麥芽香次之;陳、雜、臭菁、土味、火焦氣者爲最劣。
滋味:醇和回甘,濃強鮮爽最優;苦澀酸淡者爲最劣;味平、粗淡者屬粗老之列。
葉底:肥嫩鮮活,紅勻明亮爲優;青綠暗褐、欠勻多筋者爲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