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茶|湖北十大名茶
松峰茶是漢族傳統名茶。由漢族茶農創制于明朝初年。産于湖北省赤壁市,屬綠茶。
松峰茶曆史
相傳元朝末年,朱洪武率領農民起義,羊樓洞茶農從軍奔赴新(疆)蒙(古)邊城。
他們在軍中見有人飯後腹痛,便將帶去的蒲圻綠茶給病者服用。服後,患者相繼病愈。這件事被朱洪武得知,他記在了心裏。當了皇帝後,朱洪武和宰相劉基到蒲圻找尋隱士劉天德,恰遇在此種茶的劉天德長子劉玄一。劉玄一請朱皇帝賜名。朱洪武見茶葉翠綠,形似松峰,香味俱佳,遂賜名“松峰茶”,又將長有茶葉的高山,命名爲松峰山。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朱元璋因常飲羊樓松峰茶成習慣,遂诏告天下:“罷造龍團,唯采茶芽以進。”因此,劉玄一成爲天下第一個做綠茶的人,朱元璋成爲天下第一個推廣綠茶的人,羊樓洞成爲天下最早做綠茶的地方.
松峰綠茶,其味獨特,色澤碧綠,形如松峰,香味清高,是今赤壁市羊樓洞松峰茶葉有限公司的拳頭産品,經過質檢部門檢測,農藥殘留低于國家標准。人們常飲此茶,能清心明目,提神健身,延年益壽,兼有防輻射,防癌之功能。1956年公私合營時,松峰茶廠成爲我國保留的三大茶厂之一。松峰綠茶在1958年被評爲全國十大名茶。1982年、1985年連續兩年奪得部優産品稱號。不僅暢銷國內,還出口亞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中外客商的贊譽。
制作工藝
松峰茶的采摘和制作都有嚴格要求,工藝十分講究,湖廣總督張之洞曾親自推廣《種茶炙焙法》,要求湘鄂兩省多山各縣仿照試行。
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 天采摘,采摘标准为春茶的首轮嫩芽。而且还规定:“雨天不采”、“风伤不 采”、“开口不采”、“发紫不采”、“空心不采”、“弯曲不采”、“虫伤不采” 等九不采。叶片的长短、宽窄、厚薄均是以毫米计算,一斤银针茶,约需 十万五千个茶芽。因此,就是采摘能手,一個人一天也只能采摘鮮茶200 克,制作这种茶,要經過殺青、攤晾、初焙、初包、再攤晾、複焙、複包、焙幹等八道工序,需78個小時方可制成。
制作松峰茶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焙、複攤涼、初包、複焙、再包、三焙等8道工序,曆時三四天之久。
杀青:在20° 的斜锅中进行,锅子在鲜叶杀青前磨光打蜡,火温掌握“先高(100~120℃)后低(80℃)”,每锅投叶量300克左右。茶葉下鍋後,兩手輕輕撈起,由懷內向前推去,再上抛抖散,讓茶芽沿鍋下滑。動作要靈活、輕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頭彎曲、脫毫、茶色深暗。約經4~5分鍾,芽蒂萎軟清氣消失,發出茶香,減重率達30%左右,即可出鍋。
攤涼:殺青葉出鍋後,盛于小篾盤中,輕輕楊簸數次,散發熱氣,清除細末雜片。攤涼4~5分鍾,即可初焙。
初焙:放在炭火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