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简介|岩茶知識
武夷岩茶産于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武夷岩茶屬半發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烏龍茶中的明珠。“武夷岩茶”是産于閩北武夷山市(原祟安縣)武夷山岩上烏龍茶類的總稱。曆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爲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爲“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禦茶園”。
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葉的總稱。武夷岩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黃色,清澈豔麗;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
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多随茶樹産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大红袍”最为名贵。
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武夷岩茶是我國東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東南亞各地僑胞最愛飲用的茶葉品種,是有名的“僑銷茶”。
◎ 武夷岩茶産于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中。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可分爲岩茶與洲茶。在山者爲岩茶,是上品;在麓者爲洲茶,次之。新茶不宜多喝。
◎ 品种包括大红袍、肉桂、吕仙茶、洞賓茶、水仙、武夷奇種、白雞冠、烏龍等,多隨茶樹産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大红袍是无性繁育,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
◎ 武夷岩茶屬“葉紅鑲邊”半發酵茶,特點甘、清、香,色澤綠褐鮮潤,茶湯呈深橙黃色,茶性和而不寒,沖泡五六次後余韻猶存。最適宜泡工夫茶,18世紀傳入歐洲後,曾有“病之藥”譽。流傳每當采茶之時,要焚香祭天,讓猴子穿上紅色坎肩,爬絕壁采摘茶葉,廣東話把這種猴采茶稱爲“馬骝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