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正岩半岩外山的區別|岩茶鑒別
近年来,随着武夷岩茶走紅茶市,周邊茶區,甚至閩南茶區的茶青也按岩茶工藝來加工制出“岩茶”,因其價格低反而走俏于茶市,與此同時,就常見如撇開山場來談岩茶的,按是否有苦澀味來分正岩半岩的宣傳文章,可見其背後的深意。
武夷岩茶,是武夷山的特産,茶名中特別加岩字,可見茶葉與岩石的關系不一般。那麽,作爲普通的茶友,如何分別正岩茶、半岩茶與外山茶呢?
一、外形。因岩茶屬于青茶類,烏龍茶,按此工藝加工出來的茶葉,在外形上,一般茶友會難區分開來,所以不在此多說,就一筆帶過。
二、香气。正岩茶的香氣變化而幽遠,蓋香持久,常說七泡有余香,不僅僅是指茶湯中,蓋上的香氣也是如此挂香持久的。
半岩茶香氣高,開湯茶湯高揚,因岩茶中高香茶的品種豐富,有時正岩茶開湯時前幾泡蓋上的香氣反來過半岩茶,這點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外山茶,香氣淡,三四泡後就沒東西了。
三、滋味。正岩茶滋味醇厚,一般8克標准投茶量,用蓋碗正常沖泡,十幾水是沒問題的,茶湯中的滋味香氣會不斷的變化,上品的正岩茶,前十水茶湯的湯色都很穩定。半岩茶湯中的滋味,七泡有余香,在耐泡度上跟正岩茶是有明顯差別的。外山茶更是如此,三四泡後就出水味了。
四、回甘。不同的山场的回甘表现形式不大一样,其实回甘的形式有好几种,例如:收敛性的紧,生津,流口水,甘甜、淡淡的甜等等。正岩茶勁力足,回甘開始多表現很強的收斂性,生津流口水,這時反不覺得茶湯中的甘甜,其實是茶湯水厚的原因。
打个比方吧,如果你喝蜂蜜,一大口吃到口中,你也不觉得甘甜,如果调到一杯水中,这里你就觉得甘甜了。醇厚的正岩茶的回甘在前半段的表現形式就是流口水的感覺。
后半段,一般是七八水后,汤色会慢慢变淡,到了十几水后,淡色清透时,茶湯的甘甜,跟前面的對比,會讓你有深刻的印象,這也是正岩茶迷人之處。
半岩茶相比于正岩,醇厚度稍弱,回甘的表現形式如正岩茶的中後段,甘甜來的更快更早。對于外山茶,三四泡就出水味了,什麽回甘的表現形式,也就不再多談了。
五、关于苦涩味。苦涩味不是区分正岩半岩外山的方法。苦涩味跟山场无关,再好的山场,如果天气不好,师傅技术不好,一样做出苦涩难喝,苦而不化,死苦过舌根。苦涩味的岩茶加工制時的工藝技術上的問題,這個比較活,看天做青,看青做青,只要將茶青做活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