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曬青、炒青、烘青、蒸青|中國綠茶的历史(四)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綠茶的發展,大致經曆了生煮羹飲、燒烤後煮飲、曬幹收藏、原始曬青、原始烘青、原始炒青、蒸青粗茶、蒸青末茶、蒸青散茶、蒸青餅茶、炒青和烘青散茶、摻香綠茶、窨花綠茶、直到近代千姿百態名優綠茶的産生。這是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是曆代茶人不斷創新的結果。
原始晒青、炒青、烘青、蒸青
上述“晒干收藏”,方法虽然简单,但有些地区,出太阳的日子可能不多。没有出太阳的日子,如何干燥和收藏茶葉呢?
随着社会对茶葉需求量的增加,沒有出太陽的時候,人們可能利用早期出現的“甑”來蒸茶,于是就發明了原始的“蒸青”。
蒸完以后,如何干燥茶葉呢?于是就发明了锅炒和烘焙至干的方法,从而产生了原始的“炒青”和“烘青”。
这些原始类型的晒青茶、炒青茶、烘青茶和蒸青茶,在秦漢以前的巴蜀地區可能都已出現。西漢王褒《僮約》中的“武陽買茶”,也許只能買到這種簡單加工方式生産出來的散茶。
到了三国魏时《广雅》中记述的“荆巴间采茶作餅”,這種餅茶也許在三國之前就已出現,它可能是在原始散茶基礎上的技術進步。
仿效当时流行“饼食”的习俗,将采来的鲜茶,蒸後做成餅,老葉粘性差,加些米膏也能做成餅。
于是,在原始散茶的基礎上發明了原始形態的餅茶。
綠茶的曆史
綠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