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生節度銀生府與銀生古城
;樸子蠻,勇悍矯捷,以青婆羅段爲通身褲。善用白箕竹(弓),深林中射飛鼠,發無不中。部落首領謂酋爲上。無食器,以芭蕉葉籍之。開南、銀生、永昌、尋傳四處皆有。”
南诏時期的銀生節度雖同屬于半奴隸半封建的社會制度,卻因地處邊疆、偏離于南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大理地區,又因民族衆多,生産技術、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後。但銀生節度的設置,無疑對南诏國開拓疆域鞏固政權、發展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 ;爲促進民族融合,發展民族經濟、與民族文化起了積極作用 ;爲今天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注釋及參考書目:
①攀綽。蠻書·卷六(M)。唐代鹹通四年(863年)。載:“雲南、拓東、永昌、甯北、鎮西及開南、銀生等七城,則有大軍將領之,亦稱節度。”南诏初設七節度,據專家考證:銀生城與開南城分別位于今景東彜族自治縣錦屏鎮及文井鎮的開南村,後二節度合並,稱銀生節度,又稱開南節度。
②((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
③新唐書·南蠻傳〔M)。
④天寶戰爭:始于天寶九年(750年),結束于天寶十九年(755年),曆時六年之久。天寶戰爭中,唐屢次出兵皆敗,損兵二十萬“皆中國利兵”;經濟上“數年因漸減耗”。南诏的疆域卻不斷擴大。
⑤馬耀主編。雲南簡史〔M)。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75頁。
⑥尤中。雲南民族史〔M)昆明 :雲南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138一139頁。
⑦範文瀾。中國通史·第四冊·南诏國兵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113頁。
⑧宋鐮等。元史·地理志〔M)。南京:明 代,洪武二年至三年(1369自蔔1370年)。
⑨重修一統志·卷四百九十五·景東廳建置沿革〔M)。北京:清代嘉慶。診向達。蠻書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版。
O《雲南百科全書》編撰委員會。雲南百利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利全書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