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义:台湾烏龍茶与福建烏龍茶之别
乌龙茶的産地,主要是中國與台灣省,我們曾在第五章《如何區別欣賞半發酵茶》一題中指出烏龍茶有不同的發酵程度,並分輕、中、重三種,而産地也使其氣味各異的特性。
從地理上看,我們可分爲三區四域去理解它,即福建省分南、北兩主流,鄰近廣東省的潮安縣也別有一格,而台灣省在制作上也不甘後人,生産出清香、濃香和醇美。
台灣所産制的烏龍茶,在造形方面比國內任何烏龍茶産區的都要認真得多,他們出售的台灣烏龍茶造形結實原整,色澤一致。筆者十年前已在明報月刊撰寫了數頁「烏龍情懷」之文章,並評論國內生産的烏龍茶造形参差,特别是西坪或尧阳区的鐵觀音,一旦茶開湯以後,有一半以上是斷葉,碎片極多,令「品」茶的心情大打折扣!较为可取的要算是安溪祥华产制的清香形鐵觀音,色翠、形美又结实。
論香氣則可說是各有千秋,國內擁有優良的大自然氣候,土壤肥沃,種植出來的茶味自然是較台灣茶爲厚澤,而大部份台灣茶質略爲單薄。
論水質,台灣茶有較舒暢的入口感,湯清水細而鮮爽。國內茶湯色沈渾沌,入口水厚而味略粗,有幸的是國內茶底強,力厚而回甘度梢勝。(這只是一般茶比較而言)。
以下列出台灣茶中具代表性的好幾個品種:
清香形:文山包種和梨山烏龍
文山包種産于台北近郊「文山地區」,此茶最具自然蘭花幽香,湯清水幼,芳香幽遠,只可惜此茶的制作已大不如前,若有水准的文山包種,價錢令人目瞪。
梨山烏龍很特別,它確有一種地域香,那是糯米水與竹葉香之混台體,湯細水滑如絲,輕柔溫順,極之可口。
凍頂茶王由于發酵足夠,焙火巧工,令此茶相得益彰,湯色沈重如誘鐵,味厚如群山,甘香勝醍醐,變化如浮雲,七泡有余香,不可多得。
金宣茶王,此茶是中等濃度,湯清味揚,具奶香、梨香、橄榄香、椰香等,變化多端,生津持久。
醇美形:東方美人(白毫烏龍)
東方美人,茶形松散,白毫顯露,故又名白毫烏龍。此茶最特別之處,是全台灣發酵度最高的烏龍茶,包括全中國目前亦未有此類形的烏龍茶,其發酵度高達60%,這已接近紅茶了。氣味也爲部分人仕喜愛,因爲青氣全消,留下的只是醇和性溫的茶韻,有甯神、暖胃、美顔的作用。
福建與廣東烏龍茶之特色
武夷山岩茶(水仙)
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衆所周知的大紅袍了,此茶剛中帶柔,味厚韻長,香氣略遜祥華觀音,但茶味沈實內斂,氣韻綿長,是長者養生的一顆明珠。
祥华清香形鐵觀音
祥华的鐵觀音可分三种档次:
極高級的比賽茶,特色是湯清水甜,氣味鮮美恰人,蘭香撲鼻,直透心田。
高級清香形,特點大致如上述,不過優質者除了芳香必備之外,還帶有一種很難遇上的「梅子香」,茶湯入口時,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