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簡介|茶葉種類
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于吸收異味的特點,將有香味的鮮花和新茶一起悶,茶將香味吸收後再把幹花篩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濃郁,茶湯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中國北方人喜愛。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普通花茶都是用綠茶制作,也有用紅茶制作的。花茶主要以綠茶、紅茶或者烏龍茶作爲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爲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葉。根據其所用的香花品種不同,分爲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花茶、珠蘭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産量最大。
花茶簡介
花茶(Scented tea) 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國特有的一類再加工茶。花茶又可細分爲花草茶和花果茶。飲用葉或花的稱之爲花草茶,如荷葉、甜菊葉。飲用其果實的稱之爲花果茶,如:無花果、檸檬、山楂、羅漢果。其氣味芬香並具有養生療效,是當今主流的健康飲品,女人最經典的飲品是花,所以古人有“上品飲茶,極品飲花”之說。而現代亦有“男人品茶,女人飲花”之詞。
花茶的始源
中國花茶的生産,始于南宋,已有1000余年的曆史。最早的加工中心是在福州,從12世紀起花茶的窨制已擴展到蘇州、杭州一帶。明代顧元慶(1564-1639)《茶譜》一書中較詳細記載了窨制花茶的香花品種和制茶方法:“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氣全者,量茶葉多少,摘花爲茶。花多則太香,而脫茶韻;花少則不香,而不盡美。三停茶葉,一停花始稱。”但大規模窨制花茶則始于清代鹹豐年間(1851-1861),到1890年花茶生産已較普遍。花茶是中國特有的茶類。主産區爲福建、浙江、安徽、江蘇等省,近年來湖北、湖南、四川、廣西、廣東、貴州等省、自治區亦有發展,而非産茶的北京、天津等地,亦從産茶區采進大量花茶毛坯,在花香旺季進行窨制加工,其産量亦在逐年增加。花茶産品,以內銷爲主,從1955年起出口港澳和東南亞地區,以及東歐、西歐、非洲等地。
花茶特性
花茶的特點爲:外形條索緊結勻整,色澤黃綠尚潤;內質香氣鮮靈濃郁,具有明顯的鮮花香氣,湯色淺黃明亮,葉底細嫩勻亮。營養學專家認爲,常喝鮮花茶可調節神經,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
含水量不大于9%(外銷不大于8%),碎茶含量不大于8%(外銷不大于6%),粉末含量不大于1.5%。
花茶宜于清飲,不加奶、糖,以保持天然香味。用瓷制小茶壺或瓷制蓋杯泡茶,用以獨啜,待客則用較大茶壺,沖以沸以,三五分鍾後飲用,可續泡一二次。大包裝用膠合板箱、紙箱或麻袋,內襯鋁箔或塑料袋。小包裝有鐵聽、紙盒、瓷罐等。花茶的種類有很多[1],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根據所用的鮮花不同,還有玉蘭花茶、桂花茶、珠蘭花茶、玫瑰花茶、玳玳花茶等。普通花茶都是用綠茶制作,也有用紅茶制作的。
花茶的功效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