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茶(烏龍茶)及其特性|茶葉知識
按茶色不同來分類——青茶: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以本茶的創始人而得名。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
乌龙茶的産生,還有些傳奇的色彩,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載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鄉南岩村裏有一個茶農,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挂茶簍,身背獵槍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槍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舍,終于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于宰殺、品嘗野味,已將制茶的事全然忘記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著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類新品----烏龍茶。安溪也遂之成了烏龍茶的著名茶鄉了。
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制法,其品質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濃鮮味,又有綠茶清芬香並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爲“美容茶”、“健美茶”。
形成烏龍茶的優異品質,首先是選擇優良品種茶樹鮮葉作原料,嚴格掌握采摘標准;其次是極其精細的制作工藝。烏龍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爲“跳動做青”、“搖動做青”、“做手做青”三個亞類。商業上習慣根據其産區不同分爲: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台灣烏龍等亞類。烏龍茶爲我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産于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台灣三個省。近年來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産。
烏龍是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據福建《安溪縣志》記載:“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發明烏龍茶做法,以後傳入閩北和台灣。”另據史料考證,1862年福州即設有經營烏龍茶的茶棧,1866年台灣烏龍茶開始外銷。現在烏龍茶除了內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
各類烏龍茶名:
武夷岩茶;武夷肉桂;閩北水仙;鐵觀音;白毛猴;八角亭龍須茶;黃金桂;永春佛手;安溪色種;鳳凰水仙;台灣烏龍;台灣包種;大紅袍;鐵羅漢;白冠雞;水金龜。
中國青茶(烏龍茶)及其特性
茶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