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還是茶禅|範增平
範增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禅茶”頗爲流行,也使茶文化更爲風靡,在媒體上有關“茶禅”或“禅茶”的活動和議論文章,一波又一波的報導,屢見不鮮,各地紛紛成立“禅茶會”或“茶禅會”,爭相舉辦“禅茶大會”,且是國際性的大活動,會中表演起“禅茶”,內容愈來愈豐富、精彩,爲了參加這些活動,經常讓人分身乏術,足見彰顯于世的“禅茶”熱,方興未艾。
也由于这波“禅茶”熱,更加助長了吃茶風氣的流行,也促進了風起雲湧的學禅活動,茶與禅的結合,對社會和諧、對茶産業發展,無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諸多這些活動中,我們往往有一個疑問?到底是“茶禅”還是“禅茶”?各地各有說法,哪一個才正確,哪一個才對呢?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准確的表達事物,是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工作之一。
柏林禅寺淨慧老和尚提出,禅茶的精神是“正、清、和、雅”,這使更多的茶人思考中國禅茶文化的內涵,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方向。日本京都學派哲學家久松真一的學生倉澤行洋教授也對禅茶提出看法:“茶道”是“從心到茶的修行”和“從茶到心的修行”二者的總稱,之間的過程即是道。所以,我們可以說,茶道是禅的化身,是一種新型的修禅方式。
禅茶是一味的,既是一味,就不存在“禅茶一味”還是“茶禅一味”之分。只有將學術、禅、茶三位一體,完成從心到禅,從心到茶的實踐,通過茶的世界,達到禅境,再由禅境到達更高遠的茶境。
事实上“禅茶”與“茶禅”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禅茶”就是一種概念茶;而“茶禅”是各人與茶之間活動而進行的禅修,是一種意識形態,是一種精神。
茶文化由三個層面組成,那就是滿足生存需要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層面、滿足生活需要的“琴棋書畫詩酒茶”層面,以及滿足生命需要的“茶禅一味”層面。如果說滿足生存需要的茶是物質的,滿足生活需要的茶是文化的,那滿足生命需要的茶就是精神的。
发展禅茶文化,就是通過探索人與茶的關系,提煉茶飲之精神,爲茶文化提綱挈領,爲更多的人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喝茶的理由,從而帶動茶産品的消費,促進茶産業的發展,提升茶産業的附加值。同時,以茶爲媒,通過茶爲國飲的普及性、禅與茶的融合性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普世價值。
若以禅入茶,茶有了禅,就增加文化含量,增加精神屬性,茶就有了質的飛躍;以茶入禅,禅有了茶,就增加生活品味,豐富生活的內涵,禅就更有實用性了。“禅”進入茶,讓不懂禅的世人,喝了茶感受到禅的奧妙,對禅會有更深的認識!“茶”進入禅,讓喝茶的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