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餅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
茶餅病又稱疱狀葉枯病、葉腫病。它主要危害嫩葉,新梢,是茶樹上一種主要芽葉病害。該病危害嫩葉和新梢,不僅影響産量,而且用病葉制茶易碎,幹茶味苦,知識茶葉品質明顯下降,直接影響經濟效益。
一、症狀
在嫩葉上先出現淡黃色或紅棕色半透明小點,隨後逐漸擴大成圓形病斑,直徑爲0.6-1.2厘米。病斑正面凸陷,淡黃色或暗紅色,背面突起,呈饅頭狀疱斑,上面生有灰白色或粉紅色粉末,最後粉末消失,突起部分萎縮成淡褐色枯斑,邊緣一圈灰白色,形似餅狀。葉中脈發病,病葉常扭曲畸形。葉柄、嫩莖感染後,腫脹並扭曲,嚴重時,病部以上新梢枯死。
二、發生
茶餅病是由一種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葉的活組織中越冬和越夏。當平均氣溫在15-20℃,相對濕度80%以上時,形成擔孢子,擔孢子隨風散飄落到新梢和嫩葉上,在水滴中孢子發芽,侵入組織3-18天後,産生新病斑,其上出現白色粉末的子實層,擔孢子成熟後,繼續飛散,不斷進行再侵染,導致病害流行。特別是高山、谷地及過度遮蔭茶园,由于雾露日多,日照大,湿度大,发病重。在做调查中,由于特殊小气候所致,年平均气温只有17.30℃,相对湿度都在85%以上,年日照只有898小时,平均每天只有2.5小时左 右,所以为发病创造了有利条件,700公顷茶園,年發病達500公頃左右。其次是偏施氮肥,雜草叢生,采摘 、修剪和遮蔭等措施不合理的茶園發生也重。
三、防治方法
1、查苗防病 在新发展的茶園中,必須對茶苗進行檢查,如發現病株立即處理,防治病害傳入新發展茶園。
2、加強茶园管理 勤除杂草,砍除遮荫树,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减轻发病。特别是要在配方施肥上下功夫,根据茶葉的需肥規律和特點,總結了施肥配方以NPK比例爲2.5:1:1爲宜,不但增加産量,而且大大增強了抗病能力。
3、在茶業采摘 期,及時分批采茶 修剪選擇在冬季,盡量避開發病盛期,減少侵染機會。
4、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00克对水45公斤,或用60%粉锈净40克对水45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每隔15天施药1次,连续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秋茶過後的非采摘 期用0.2%-0.5%硫酸銅液噴視茶園,以保護差數,爲次年減輕發病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