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茶翁”者,日本江戶時代煎茶道中興之祖高遊外的別號。
煎茶道肇始于陸羽《茶經》,南宋時,日本榮西禅師把茶種、茶藝從中國帶回日本,煎茶開始在日本流行。榮西並以陸羽《茶經》爲底本,寫了一部《吃茶養生記》,其中大部分內容原樣來自《茶經》。此後江戶時代初期千利休創立“抹茶道”,而煎茶道一時偃息。至江戶時代中期,黃檗宗萬福寺的禅師高遊外重新確立煎茶的法與道,並受到當時文人的追捧,遂呈中興之勢。煎茶道也被稱爲“文人茶”。
高遊外五十七歲時,帶了一套茶具由佐賀到京都,在岚山、鴨川、相國寺一帶設通仙亭,煎茶而賣,據稱乃賣茶修行。他每日身披袈裟,手提茶具,出现于京都街头小巷,故被称作“賣茶翁”。八十一歲時,他將手中茶具箱付之一炬,謂與其落入俗人手,不如我親手火葬。爲都中名士傾慕不已。
此書據跋去,乃編者與其先君先後所模寫賣茶翁茶具計三十三件,都彩繪木刻,甚精細。亦猶可遠窺我唐宋古器形制之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