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逸(佛樂古筝)|張曉紅
歌曲原唱 张晓红,王华
填 词 俯仰千年
谱 曲 张鹤
音乐风格 佛乐,古筝,笛子
所屬專輯:古筝笛-泛愛衆
曲譜賞析:
此曲初聽甚爲愉悅,複聽便覺五官相通,爲目者,賞世間之純淨,爲耳者,可通流水潺潺,爲鼻者,可聞淡淡清芳,爲心者,便可心馳神往,爲靈者,便覺空靈淡遠不羁狂放,不愧爲佛樂經典,很多人聽後就如同心在一湖月色中沈靜,情在一方溫潤中豐盈。人生快事莫過于脫離俗世,像是一個旁觀者,淡雅馨芳,不黯紅塵,卻有濃濃的愛,品一口香苔,看一眼星星,靜靜聽著古筝,雲水逸 給人的感覺是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濃淡相宜間,是靈魂的默契;遠近相安間,是自由的呼吸,是距離的美麗。
且看曆史說今生
崔曼莉
據說山茶科植在幾千萬年前,就在中國西南地區進化而成。然後它順著江河來到巴蜀,爲藥爲祭,武王滅商立周後,便有巴地諸侯向武王納貢,貢品中年年有茶。茶事至唐而盛,唐代宗在浙江湖州設立官焙,專爲宮廷生産茶葉。陸羽《茶經》一出,茶事有了自己的法典。盧仝的《七碗茶》也是千古名篇: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四碗發輕汗,五碗股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乘此清風欲歸去,形象地說明了飲者的感受。
唐代浙江除了有官焙茶,還有徑山寺。當時禅宗大興,百丈懷海禅師制定《百丈清規》,把禅茶定入了清規之中。徑山寺常以本寺自産名茶待客,形成了“茶宴”。徑山茶宴對日本茶道産生了極大的影響。也讓我們在另一國中,能有機會看到自己的文明。從唐至宋後,茶風更甚。史上職位最高的大藝術家宋徽宗親自撰寫了一部《大觀茶論》,也由宋開始,茶葉中心從長江中下遊一帶向福建轉移。福建“建茶”專供皇室享用,並開始制造茶餅,最著名的有龍鳳團茶。傳說一代名臣歐陽修在朝爲官二十余年,僅得賜一餅,可見珍貴到了什麽地步。
說起喝茶的工藝,唐代爲煎茶,宋代爲抹茶。關于抹茶的文字描寫十分精彩,可惜今天已經看不見了。茶葉本身的優勢還不足爲憑,將茶出神入化的表現才是王道。福建一帶更是流行鬥茶。這種比比看的風格到一直保留了下來。拿出一泡茶,茶香、茶色、茶味,好茶啊!這是一比。沒有好茶的,也比懂茶的功夫。一泡茶,能不能喝出是什麽茶,什麽時候采的,什麽時候制的,儲藏了幾年,泡時用的什麽地方的水,泡茶人什麽細節疏漏了,又或者泡得天衣無縫,確實能令飲者今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