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神器-蓋碗
蓋碗 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爲天、托爲地、碗爲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在民間蓋碗 也指一種齊留海發型,因這種發型的留海像只碗蓋在頭上而得此名。“茶托”又稱“茶船”。蓋碗 茶,須用滾燙的開水沖一下碗,然後放入茶葉盛水加蓋,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量和種類約爲20秒至3分鍾。在清雍正年間,盛行使用蓋碗 。
用来冲泡茶葉的蓋碗 ,過去多用來沖泡花茶和鐵觀音,已經沒有限制。使用時既可以用來泡茶後分飲,也可一人一套,當作茶杯直接飲茶用。制作蓋碗 的材質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種花色的瓷蓋碗 爲多。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 的。于是用蓋碗 。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衆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爲什麽單單贊賞蓋碗 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于察色、觀形,亦不利于茶湯濃淡之調節。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焖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飲”;北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質也會下降。無論從品茗鑒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用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
而蓋碗 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爲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 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使用法宝:
1、用蓋碗 品茶,杯蓋、杯身、杯托三者不應分開使用,否則既不禮貌也不美觀。
2、品饮时,揭开碗盖,先嗅其盖香,再闻茶香。
3、饮用时,手拿碗盖撩拨漂浮在茶湯中的茶葉,再飲用。
4、在闽南一些地区常以蓋碗 泡茶後再分茶,在北方地區通常用蓋碗 泡茶後就直接飲用
蓋碗 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爲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