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武夷岩茶品啜藝術|岩茶文化
在茶文化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飲茶素有喝茶和品茶之分。喝茶是一種滿足生理需求的活動,它可以在任何環境下飲用,而品茶則注重韻味,把品飲活動脫離了解渴的實用意義而上升爲精神活動,把品茗審美化、精神化、藝術化,追求一種高雅脫俗,悠然自得的境界,從而獲得精神享受。縱觀古今,武夷岩茶的品啜藝術,具有“五美”。
⑴自然清静的环境美:
自古以來品茗講究外在環境和內在精神和諧統一。自然清靜的環境是品茶者修身養性,陶冶情趣的一種精神享受。
徐渭在其《煎茶七略》中雲:“品茶宜精舍、宜雲林、宜永晝清談、宜寒宵幾坐、宜松月下、宜花鳥間、宜清流白雲、宜綠藓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妝抱雪、宜船頭吹火、宜竹裏飄煙。”在如此環境中,一邊吟詩作畫,一邊把盞品茗,其中意趣,恐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得。
但在武夷山宜于品茗的好去处却比比皆是,在景区,无论是茶觀,還是禦茶園、茶科所、天心永樂禅寺、九曲溪邊的“研易台”、“龐公吃茶處”以及“茶王”大紅袍原産地九龍窠,在這群山環抱、峰回水繞、古松參天、鳥啼蜂鳴、溪水淙淙的自然清新的環境中品茗猶如身在一幅無比秀麗的國畫之中。無怪乎,古人常把內心與環境和諧統一視爲人生最大享受。
⑵清轻甘活的水质美:
烹茶擇水,可謂中國人飲茶的傳統。水之于茶,尤如陽光之于萬物,玫瑰之于愛情。只有純潔甘冽的水才能賦予茶以生命,讓人們在品賞它的色、香、味、形的同時,對身體起到保健疏導作用。
好茶需好水。武夷山是名茶之鄉,武夷山人品茶對水質的要求,自然更是特別講究。古人爲覓好水不辭辛勞爬山尋覓,以茶試水評出五大名泉,即:虎嘯岩“語兒泉”、桃源洞“金磚泉”、禦茶園“呼來泉”,天柱峰“三敲泉”、仙掌峰“碧高泉”。武夷山山好水好不僅泉水甘美宜于泡茶,連溪水、澗水也是泡茶上品。
那麽何謂清輕甘活的水質?按古人經驗,“清”就是無色、透明、無沈澱;“輕”指比重,比重輕的一般是宜茶的軟水;“甘”指水味淡甜;“活”就是流動的水,“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活水比死水潔淨。除此之外,還有“冽”指水溫冷、寒,冰水、雪水最佳。
(3)巧夺天工器之美:
中國的品茶藝術,最注重韻味和情趣。所以品茗講究好茶配珍貴茶具。壺添品飲情趣,茗增壺藝價值,恰如紅花綠葉,相映生輝。“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瓯中翠濤起”,這是對品茗習俗的生動寫照,可見茶具在品茗中的地位。
更多相關:岩茶文化 武夷岩茶